双“首”破局!园区用易加和AI打开教研新局面 ——星澄学校承办园区初中物理“人智协同 教研转型”主题教研活动
9月18日,苏州工业园区初中物理“人智协同 教研转型”主题教研活动在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顺利举办。园区教发中心主任叶鹏松、副主任戴小驹,教研中心主任、物理教研员曹宏,区内各校物理骨干教师出席活动。
本次活动是园区首次依托易加教研平台,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参与的教研活动,标志着园区教研模式正式迈入智能化、协同化新阶段。
教研转型,突破时空限制
星澄学校老师陈玉弓、星汇学校老师游银丽分别执教《光的反射》。陈玉弓以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“魔盒”为整节课的线索,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,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光的反射定律,并利用该定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。
游银丽从生活现象导入,激发学生兴趣。课堂思路清晰,重点突出,实验设计巧妙且操作性强。学生手脑并用,在实践与合作中深刻理解了知识点。
莲花学校老师孙艳丽、西附初中老师许梦婷分别执教《动能 势能》一课。孙艳丽的课堂用“豆包”AI贯穿教学全程。课前,AI以引导式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概念;课中,AI提供参考性实验方案,生成五维度评价表;课后,AI研学任务引导学生探索海洋中的动能与势能。
许梦婷通过创设“射箭落杯”的活动情境,创新运用虚拟仿真技术,将“木块移动”转化为直观的“小车动能”图像,化抽象为具体,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动能、势能的转化,充分体现了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魅力。
人智协同,创新评价模式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评课首次创新型地采用了“AI智能课堂评价”和“线下专家现场评价”相结合的形式。
AI系统提供的课堂行为分析、互动频率、知识点覆盖等数据,为教学反思提供了科学依据,助力教师精准改进教学策略。线下专家们则以AI分析结果和自身听课感受为切入点,对课堂进行深度解读,为教师提供兼具人文性和发展性的建议。
园区教发中心主任叶鹏松表示,本次活动是园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次重要实践,成功实现了园区首例AI智能课堂评价和线下专家现场评价相结合赋能教研的创新模式,为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质量提升提供了新范式。
期待在未来,园区教师能借助易加教研平台,打破教研的时空限制,深入探索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,为后续区域教学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。
图文:周秋林 陈玉弓 郭玲萍 陆雯怡 王淼
编辑:王腾
一审一校:莫凡
二审二校:付燕
三审三校:吴颖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